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年度盛事,经过激烈角逐,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阿贝拉以2小时05分37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女子组方面,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切普科奇以2小时20分15秒的成绩摘得桂冠。
赛事规模创新高,组织工作获赞誉
本届北京马拉松赛是自1981年创办以来的第43届赛事,也是后疫情时代规模最大的一届,组委会在赛事组织、医疗保障和志愿者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赛道沿途设置了15个补给站和8个医疗点,并配备近百名专业急救人员,确保选手安全完赛,赛事还引入了智能计时系统和人脸识别技术,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
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届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办赛能力,也为推动全民健身和城市国际化注入了新活力。”
非洲选手包揽前三,中国选手表现亮眼
男子组比赛中,特斯法耶·阿贝拉在最后5公里展现出强大的冲刺能力,甩开卫冕冠军、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以领先第二名1分12秒的优势夺冠,他的成绩不仅刷新了北京马拉松赛会纪录,也是今年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中的第二好成绩,女子组方面,杰普科斯盖·切普科奇延续了肯尼亚选手在中长跑项目的统治力,全程保持领先,最终以2分20秒的优势夺冠。
中国选手方面,李子成以2小时11分45秒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名,总排名第八;女子组张德顺以2小时28分03秒位列国内第一,总排名第五,两人的表现标志着中国马拉松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正在稳步提升。
业余跑者热情参与,全民健身氛围浓厚
除专业选手外,本届赛事还吸引了大量业余跑者,来自上海的教师王建军以4小时12分完成个人首马,他激动地表示:“能在天安门起跑,在鸟巢冲线,是每个跑者的梦想。”赛事还特别设置了“亲子跑”和“公益跑”环节,近5000个家庭参与其中,彰显了马拉松运动的全民参与性。
绿色办赛理念贯穿始终
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组委会首次推出“无纸化”赛事服务,选手可通过电子手册获取全部信息,赛道补给站使用可降解杯具,完赛包中的纪念T恤采用环保材料制作,这些举措获得国际田联绿色认证,成为本届赛事的又一亮点。
经济带动效应显著
据北京市旅游局统计杏彩体育官方网站,马拉松赛事期间,全市酒店入住率达92%,餐饮、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收入同比增长35%,赛事赞助商数量较去年增加20%,包括多家国际知名运动品牌,业内人士指出,大型体育赛事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田径协会推出“马拉松高质量发展计划”,北京马拉松将继续优化赛事体验,力争在2025年升级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组委会透露,下届比赛将增设“轮椅马拉松”组别,进一步体现体育运动的包容性。
秋日的北京,金黄的银杏叶装点着赛道,3万名跑者用脚步丈量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从永定门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42.195公里的赛道不仅见证了运动员的拼搏,更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坚持与梦想,北京马拉松,正以奔跑的姿态,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体育的蓬勃生机。